淺談李可染字畫價格多少錢一平尺?
李可染(1907年3月26日—1989年12月5日),江蘇徐州人。中國近代杰出的畫家、詩人,畫家齊白石的弟子。李可染自幼即喜繪畫,13歲時學畫山水。43歲任中央美術學院教授,49歲為變革山水畫,行程數萬里旅行寫生。72歲任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、中國畫研究院院長。晚年用筆趨于老辣。擅長畫山水、人物,尤其擅長畫牛。代表畫作有《漓江勝境圖》、《萬山紅遍》、《井岡山》等。代表畫集有《李可染水墨寫生畫集》、《李可染中國畫集》、《李可染畫牛》等。
李可染另一件巨幅革命題材心血力作《井岡山》估價調整為1.3億至1.5億后,以1億起拍卻以1.28億慘遭流拍。除此之外,保利重推的傅抱石的《杜甫詩意》以8000萬落槌,徐悲鴻《七喜圖》2800萬落槌,而張大千《李檢法定林蕭散圖》以2550萬落槌,備受關注的潘天壽的《鷹石圖》落槌2100萬。
在近現代的億元俱樂部中,李可染早就在2010年中國嘉德秋拍中,憑借1.075億元成交的《長征》而成為其中一員。而今年春拍上中國嘉德、北京保利都紛紛推出估價過億的李可染作品。*終,李可染《韶山》以1.242億成交,而李可染的《萬山紅遍》則以2.9325億成為目前為止2012春拍的第一天價拍品。為此業內稱今年是李可染年。而這種天價效應即使在市場調整回落期也是有效果的。
李可染是一位入世的藝術家,他愛黨愛國,更熱愛生活和祖國山河。因此,他的作品便具有了一種崇高而靜穆的情感因素。而作為一位**使命感的中國畫家,他的實踐充滿探索性、創造性和嚴肅為藝的治學精神。
在山水畫方面,李可染主張“可貴者膽,所要者魂”、“用*大的功力大進去,用*大的勇氣打出來”,使古老的山水畫藝術獲得了新的生命。他也強調作山水畫要從無到有,從有到無,即從單純到豐富,再由豐富歸之于單純。
古玩行是一個充滿傳奇的行業。一面銅鏡,照一段顛沛歲月;一塊美玉,鎖一段啼笑姻緣:一張書法,抒一場人生感慨:卜堆瓷片,寄一則奮進箴言;一張條案,訴幾多人生無奈;兩枚大錢,講一樁撿漏奇談。得一只犀角杯,三生有幸;丟一只黃釉盤,錯失百萬。拍案叫絕,是一段笑談,揮手抹去,是一曲辛酸。總是有那么多那么多的驚喜與失落,總是有那么多那么多的歡呼與嗟嘆。
李可染字畫維新鑒賞交流(ciqi1968 阮老師) 收藏是心靈的滿足因為擁有,所以滿足;因為滿足,所以快樂和幸福。當我們得到并擁有千百年傳承下來的珍貴藝術品時,我們是很滿足的,我想沒有幾個人是不滿足的。擁有帶來滿足,這是人類獲得幸福的*直接方式。
收藏比權力更容易讓人得到真正滿足。權力帶來恭維式的尊重,很顯然,權力者并未得到對方真正的心服和尊重,對方只是為利益迫不得已,甚至對方在心里壓根看不起權力者,雙方只是一種短暫的交易。
李可染的人物畫畫面動態微妙,形象夸張但不丑化,樸質卻不古拙,富于詼諧、機智特色和生活情趣。
李可染畫的牛極富生活情趣,或行、或臥、或鳧于水中;牛背上,稚氣的牧童悠然自得,或觀山,或引吭,或競渡,寥寥數筆,便勾出一幅質樸而生機盎然的田園小景。
李可染的山水畫重視意象的凝聚。他在40年代的山水作品是一種線性筆墨結構。50年代以后的作品,由線性筆墨結構變為團塊性筆墨結構,以墨為主,整體單純而內中豐富,濃重渾厚,深邃茂密。從總體看,李可染的山水畫比明清山水畫更靠近了對象的感性真實,從某種意義上看減弱了意與形式趣味的獨立性。
另外從藝術語言上說,我的老師他掃蕩了歷代山水畫傳宗接代的符號大成。從古至今千家百派都有自己的一套辦法和語言,也形成了不同的繪畫符號,但是李先生沒有直接臨摹或仿效前人,而是摒棄了前人現成的符號圖式,創造了自家的山水符號。他通過長時間地潛心研究,對歷代畫家,尤其是山水畫家進行了深入細微的研究,踏踏實實地用篩子進行過濾后再吸收前人的營養,*終轉化成自己的特點。李先生*大的成就是到大自然中去,到生活中去,深入感悟,長期寫生,*終提煉升華,造就了他獨樹一幟的藝術,開創了新時代新山水畫的新風貌。